人物
时段
朝代

春秋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傳記類
載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政書類
列傳類
 (洴/)豫让死于津侧亦襄子解衣之所在也汾水西径

 晋阳城南旧有 介子推
祠祠前有碑庙宇倾颓惟单
 碑独存矣今文字剥落无可寻也
又南洞过水从东来注之(案过近刻/作涡下同)
  …… (第 4b 页)
 相近故因变焉又西北入邬陂而归于汾流矣

又南过平陶县东文水从西来流注之
 汾水又南与石桐水合即绵水也水出界休县之绵
 山北流经石桐寺西即 介之推
之祠也昔子推逃晋
 文公之赏而隐于绵上之山也晋文公求之不得乃 (第 7a 页)
 相近故因变焉又西北入邬陂而归于汾流矣

又南过平陶县东文水从西来流注之
 汾水又南与石桐水合即绵水也水出界休县之绵
 山北流经石桐寺西即介之推之祠也昔 子推
逃晋
 文公之赏而隐于绵上之山也晋文公求之不得乃  (第 7a 页)
封绵为 介子推
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因名斯山
 为介山故袁山松郡国志曰界休县有介山绵上聚
  (第 7a 页)
子推
庙王肃丧服要记曰昔鲁哀公祖载其父孔子
 问曰宁设桂树乎哀公曰不也桂树者起 (第 7a 页)
介子推

 
(第 7a 页)
子推
晋之人也文公有内难出国之狄 (第 7b 页)
子推
随其行
 割肉以续军粮后文公复国忽忘 (第 7b 页)
子推
(第 7b 页)
子推
奉唱而
 歌文公始悟当受爵禄 (第 7b 页)
子推
奔介山抱木而烧死国
 人葬之恐其神魂霣于地(案霣近刻/讹作贾)故作桂树焉吾
 父生于宫殿死于枕席何用 …… (第 7b 页)
 十里(案则近刻/讹作侧)乃非也今准此山可高十馀里山上
 有神庙庙侧有灵泉祈祭之日周而不耗世亦谓之  子推
祠扬雄河东赋曰灵舆安步周流容与以览于
 介山嗟文公而悯推兮勤大禹于龙门晋太康记及
 地道记与永初记并 (第 15b 页)
子推
所逃隐于是山即实非
 也余按 (第 15b 页)
介推
所隐者绵山也文公环而封之 (第 15b 页)
介推
 
田号其山为介山杜预曰在西河界休县者是也汾 (第 15b 页)
    颍城颍谷(考叔冢在/汝庙在许)亦有周颍(昭九年/颍周地)

蘧   伯玉先国陈留传云长垣有蘧伯乡一曰新
    乡伯玉之冢
单   单伯鲁孤与周之单子别 介   之推
先国即汾之介休有介山绵上山地今
    沁之绵上窦苹以为密界晋黔陬乃介根也
驾   楚附庸吴围巢伐驾 (第 54b 页)
令与夫汝南先贤传陆□邺中记等皆以为为 介子推
(第 16b 页)
子推
以三月三日燔死而后世为之禁火吁何妄邪
是何异于言子胥溺死而海神为之朝夕者乎(予初赋/潮知此)
(妄说 …… (第 16b 页)
信哉子胥漂于吴江适有祠庙当)
(潮头不知丹徒南恩等潮/且复为谁潮耶馀详后赋)予观左氏史迁之书曷尝有 子推
被焚之事况以清明寒食初靡定日而琴操所记 (第 16b 页)
子推
之死乃五月五非三日也(古人以三月上已祓禊/以清明前三日寒食初) …… (第 16b 页)
(无定日后世既以一之而又指为三月之三妄矣周举/传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以 子推
焚骸神灵不乐举火)
(然则介子又将以冬中亡矣且子胥之死既云五月五/日而浙人每春斗䌽舟谁念招魂节此沈佺 …… (第 17a 页)
震及端门襄国西门
雹起介山平地洿下者丈馀人禽死以万数千里摧折
秋稼荡然夫五行之变如是而不知者亦以为为 之推
也虽然魏晋之俗尤所重者辰为商星实祀大火而汾
晋参虚参辰错行不毗和所致 (第 18a 页)
以为美则有时而怨矣有心者怨之府也 介推
子胥没
齿不释岂君子之为哉郢之去可谓求仁而得仁矣求
仁得仁夫又何怨之有或以郢逊悔而怨者唯予知其
辞出 (第 23a 页)
奈何世俗更益崇信多见无识虽然世之诞妄岂惟二
氏哉其在儒宗固有之矣谓寒食为 介推
谓五日为屈
原与夫七夕牛女之类其与佛者中元目连等事何以
异然而举天之下奔走企羡至数十百年而不可止君 (第 16a 页)
 大梁之次(增月令章句自胃一度至毕六度谓之/大梁之次清明榖雨居之赵之分野)
 作乾粥(原邺中记并州俗冬至后百五日为 介子/推
断火冷食三日作乾粥今之糗是也) …… (第 3a 页)
 寒食(原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注据历合在清明前二日亦)
 (有去冬至一百六者琴操周举移书及魏武明罚令陆/翙邺中记并云寒食断火起于 子推
据左傅及史记并)
 (无 (第 3b 页)
介子推
被焚之事按周礼司烜氏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注云为季春将出火也然则禁火盖周之旧)
 (制/)
御制途 (第 3b 页)
 我祀之焉可解左骖而盟于河

 史记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至
 河咎犯请亡重耳投璧以与子犯盟是时 介子推

 在船中乃笑曰天实开公子而子犯以为己功而要
 市于君固足羞也我不忍与同位乃自隐
吕却畏偪将焚公宫 …… (第 6a 页)
 职官宰食加政平民阜财用不匮
初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也其出也窃藏以逃尽用

以求纳之及入求见公辞焉以沭谓仆人曰沐则心
覆心覆则图反宜吾不得见也居者为社稷之守行
者为羁绁之仆其亦可也何必罪居者国君而雠匹
夫惧者甚众矣仆人以告公遽见之 晋侯赏从亡
介之推
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
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
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 …… (第 7b 页)
 封邑小者尊爵未尽行赏周襄王以弟带难出居郑

 地来告急晋晋初定欲发兵恐他乱起是以赏从亡
 未至隐者 介子推
推亦不言禄禄亦不及介子推从
 者怜之乃悬书宫门曰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
 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 (第 8b 页)
见处所文公出见
 其书曰此 介子推
也吾方忧王室未图其功使人召
 之则亡遂求所在闻其入绵上山中于是文公环绵
 上山中而封之以为 (第 8b 页)
介推
田号曰介山以记吾过且
 旌善人 (第 8b 页)
 (发/明)按说苑 介子推
作舟之侨讹甚龙蛇之歌诸书所
 载亦多异同今从史记
 史记从亡贱臣壶叔曰君三行赏赏不及臣敢请罪
 文公 …… (第 9a 页)
  后快心即以郑之小郤不能捐弃连秦伯以伐之

  结衅残民兵端不息迹文之所为直睚眦必报之
  人耳子犯授璧 子推
自焚盖有以窥见文之褊心
  而以为不能录功略过也世但见其能忍于竖头
  里凫须而称之其亦未之考矣践土 (第 30a 页)
 马有粟秩五也近臣不敢谏远臣不敢达平公曰善
 乃屏钟鼓除竽瑟遂与咎犯参治国(咎犯在文公时/又见于此故杨)
 (周修云有两咎犯但刘中垒复称 介子推/
相荆栾盈事韩武子此类非一未有确据) 晋平公
 出畋见乳虎伏而不动顾谓师旷曰吾闻之也伯王
 之主出则猛 (第 16a 页)
 (数之豫让请襄子之衣而击焉于是襄子大义之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伏剑自杀)
 汾水西径晋阳城南旧有 介子推
祠前有碑庙宇倾
 颓惟单碑独存矣今文字剥落无可寻也(今太原县/南有赤桥) …… (第 4b 页)
 相近故因变焉又西北入邬陂而归于汾流矣
又南过平陶县东文水从西来流注之(元和志文水县/本汉大陵县地)
(汾水经县东十五里文水在县西汉平陶/县城在县西南二十五里后魏改为平遥)
 汾水又南与石桐水合即绵水也水出界休县之绵
 山北流径石桐寺西即 介子推
之祠也昔 (第 7b 页)
子推
逃晋
 公之赏而隐于绵上之山也晋文公求之不得乃封
 绵 (第 7b 页)
介子推
之田曰以志我过且旌善人因名斯山 (第 7b 页)
 为介山故袁崧郡国志曰界休县有介山有绵上聚
  子推
庙王肃襄(朱笺当作丧按隋史经籍/志有王肃丧服要记一卷)服要记曰
 昔鲁哀公祖载其父孔子问曰宁设桂树乎 (第 8a 页)
哀公曰
 不也桂树者起于 介子推
(第 8a 页)
子推
晋之人也文公有内
 难出国之狄 (第 8a 页)
子推
随其行割肉以续军粮后文公复
 国忽忘 (第 8a 页)
子推
(第 8a 页)
子推
奉唱(二字/疑误)而歌文公始悟当受爵
 禄 (第 8a 页)
子推
奔介山抱木而烧死国人葬之恐其神魂贾
 于地(朱云贾于地疑有/脱误或当作贸贸)故作桂树焉吾父生于宫殿 …… (第 8a 页)
 高三十里文颖言在皮氏东南则可三十里乃非也
 今准此山可高十馀里山上有神庙庙侧有灵泉祈
 祭之日周而不耗世亦谓之 子推
祠扬雄河东赋曰
 灵舆安步周流容与以览于介山嗟文公而悯推兮
 勤大禹于龙门(师古曰禹凿龙门以/通河水 (第 17a 页)
故勤劳也)晋太康记及地
 道记与永初记并言 子推
所逃隐于是山即实非也
 余案 (第 17a 页)
介推
所隐者绵山也文公环而封之 (第 17a 页)
介推

 号其山为介山杜预曰在西河介休县者是也汾水 (第 17a 页)
  太原郡治晋阳城秦昭襄王三年立尚书所谓既修
太原者也春秋说题辞曰高平曰太原原端也平而
有度广疋曰大卤太原也释名曰地不生物曰卤卢
榖梁傅曰中国曰太原夷狄曰大卤尚书大傅曰东
原底平大而高平者谓之太原郡取称焉魏土地记
曰城东有汾水南流水东有晋使持节都督并州诸
军事镇北将军太原成王之碑水上旧有梁清洴殒

于梁下豫让死于津侧亦襄子解衣之所在也汾水
西径晋阳城南旧有 介子推
祠祠前有碑庙宇倾颓
唯单碑独存矣今文字剥落无可寻也

  又南洞涡水从东来注之

  汾水又南径梗阳 …… (第 4b 页)
 又南过平陶县东文水从西来流注之

  汾水又南与石桐水合即绵水也水出界休县之绵
山北流径石桐寺西即 介子推
之祠也昔 (第 7b 页)
子推
逃晋
文公之赏而隐于绵上之山也晋文公求之不得乃
封绵为 (第 7b 页)
介子推
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因名斯山
为介山故袁山松郡国志曰界休县有介山有绵上
(第 7b 页)
子推
庙王肃丧服要记曰昔鲁哀公祖载其父孔
子曰宁设桂树乎哀公曰不也桂树者起 (第 7b 页)
介子推

(第 7b 页)
子推
晋之人也文公有内难出国之狄 (第 8a 页)
子推
随其行
割肉以续军粮后文公复国忽忘 (第 8a 页)
子推
(第 8a 页)
子推
奉唱而
歌文公始悟当受爵禄 (第 8a 页)
子推
奔介山抱木而烧死国
人葬之恐其神魂霣于地故作桂树焉吾父生于宫
殿死于枕席何用桂树为余按夫子尚非玙璠送 …… (第 8a 页)
  汾水西径鄈邱北故汉氏之方泽也贾逵云汉法三
年祭地汾阴方泽泽中有方邱故谓之方泽邱即鄈
邱也许慎说文称从邑癸声河东临汾地名矣在介
山北山即汾山也其山特立周七十里高三十里文
颖言在皮氏县东南侧可三十里乃非也今准此山
可高十馀里山上有神庙庙侧有灵泉祈祭之日周
而不耗世亦谓之子推祠扬雄河东赋曰灵舆安步

周流容与以览于介山嗟文公而悯推兮勤大禹于
龙门晋太康记及地道记与永初记并言子推所逃
隐于是山即实非也余按 介推
所隐者绵山也文公
环而封之为 (第 16b 页)
介推
田号其山为介山杜预曰在西河
界休县者是也汾水又西径耿乡城北故殷都也帝
祖乙自相徙此为河所毁故书叙曰祖 (第 16b 页)
  一清案水上落洛阴二字盂当作孟汉书地理志校



  旧有 介子推
祠前有碑(卷六四页一行)

  一清案名胜志引此文重一祠字

  故榆次之梗阳县也(卷六四页四行) (第 2b 页)
堂结飞梁于
水上晋川之中最为胜处序行记曰高洋天保中大起
楼观穿筑池塘自洋以下皆游集焉至今为北都之胜 介之推
祠在县东五十里
唐叔虞墓在县西南十六里
高齐相国咸阳王斛律金墓在县西南十七里 (第 11b 页)
 天子赏不酬劳遂不得正君臣之分彼晋重耳之于

  介推
当何如邪且人臣有功于君必如其意赏之则
 竖牛之立昭子赵高之立子婴宜如何感恩而二子
 皆不踰时诛之(竖 (第 25a 页)
  韩退之作鄠人对以毁伤肢体为害义而待制仇
公悆守四明录杨庆之事其说曰匹夫单人身隔
草莽轨训之理未宏汲引之徒多阙而乃行成于
内倩𤼵自天使稍知诗书礼义之说推其所存出

身事主临难伏节死义岂减 介之推
安金藏哉盖
退之所责谓不可以训世而仇公则嘉其心耳今
得如杨庆者又五人童女之孝亦出天性故附见


  (第 36a 页)
(臣冤不雠主况乃锄丘茔/报应苦不直吾将问冥冥)
左伯桃羊角哀庙去溧水州七十五里(今庙中像羊左/居左右 介子推)
(
位其中未详又近地有 (第 20a 页)
子推
墓地名介墟恐后人并其/庙为一尔旧志庙在漆桥路东五里又有地名介墟在)
(近后人因敬羊左义烈并塑 (第 20a 页)
子/推
像祀之然土人但称羊左庙)
荆将军庙去溧水州南四十五里孔镇南大路西高陂
古城内(旧经云荆轲祠未详/盖以 …… (第 20a 页)
则民甚至生祠之以报其仁至于他县之/民亦愿欲望见几幸一临涖之以求得其所愿此无他)
(以为能德已也繇是言 之推
民之所为事神可以少愧/卿大夫之不为民德者是故有功于人人思之矣独事)
(神哉余感济川之用劳若此故为言焉 (第 27a 页)
王城己丑晦公宫火吕甥郤芮不获公乃如河上秦伯
诱而杀之公逆夫人以归秦伯送卫兵三千以备患公
归赏从亡者 介之推
不与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
矣惠怀自弃于天天未绝晋非君谁立天实置之而二
三子以为己功不亦诬乎遂与其母 (第 13a 页)
(读与/脆同)
食物所以拥全神灵成育圣躬功德已亡量矣时岂豫
知天下之福而徼其报哉诚有仁恩内结于心虽 介之

割肌以存君不足以比孝宣皇帝时臣上书言状幸
得下吉吉谦让不敢自伐删去臣辞专归美于组徵卿
臣年老居贫死在 (第 32a 页)
 孝行
杨庆鄞人父病贫不能召医乃剔股肉啖之良已其后
辄以为常自绍圣至宣和刲肝割乳馈亲者凡五最后
母病不能食庆取右乳焚之以灰和药进焉入口遂差

久之乳复生每胜日辄以笋舆载母祷于阿育王山佛
祠年六十馀视听聪明负儋行远如四十许人宣和三
年守楼异以事闻于朝不报名其坊曰崇孝绍兴七年
守仇悆申前请十二年有旨旌表门闾蠲免赋税仇公
悆曰韩退之作鄠人对以毁伤肢体为害义而匹夫单
人身隔草莽轨训之理未宏汲引之徒多阙而乃行成
于内情发自天使稍知诗书礼义之说推其所存出身
事主临难伏节死义岂减 介之推
安金藏哉 (第 42b 页)
  (乘楚子五乘贫/均禄贺韩起)(聪敏悼公/使佐元尉)

  介推(文公与子犯盟笑之舡中之禄不及谓二三子/贪天之功 从者为龙蛇 章书宫门 逃绵)
  (上山中间文/公封为介山) (按左传注/文公微臣)
 解扬(晋使如宋使无降楚楚楚执而厚赂之使/反君命卒致君命 欲杀之既而归之)
 师旷(因卫灵公 (第 37b 页)
   周举
周举字宣光梁商表为从事中郎商疾甚帝问遗言对
曰臣从事中郎周举清慎高亮可谏议大夫
 (案举汝南汝阳人清慎高亮/范作清高忠正语乃小逊)
周举字贞先为并州刺史太原旧俗以 介子推
焚骸有
龙忌之禁辄一月寒食莫敢炊爨老小不堪岁岁多死 (第 12b 页)
者举既到州乃作吊书以置 子推
之庙言盛冬去火残
损人命非贤者之意以宣示愚民使还温食
 (案周礼司烜氏修火禁于国中注云为李春将出火 (第 13a 页)
也盖龙星木位春见东方心为大火惧火之盛故为)
 (之禁俗传云 子推
以此曰被焚而禁火考左传及史/记并无介子被焚之事不知何据遂以成俗周举移)
 (书亦神道设教耳后魏武帝复 (第 13a 页)